高启的诗 丨《高启诗选》(古代诗词典藏本)面世
· 高启的诗 ·
文丨在的澄明
高启是明朝的大诗人,这是公认的。但是大到何种程度,则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他是一个一般的诗人(王夫之、沈德潜),有人说他是明初最伟大的诗人(王世贞、赵翼),也有不少人说他是有明一代最大的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袁枚),还有人说他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诗人之一(汪端以及日本人藤谦)。对他的评价差别如此之大,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清朝的两位大评论家那里探知一二。一位是沈德潜,他倡导“格调说”,认为高启没有形成自己的格调,在明朝只能算是一个二流的诗人。另一位是袁枚,他倡导“性灵说”,认为高启堪比李白,是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高启的诗清逸高蹈,很多句子浑然天成,没有刀刻斧凿的痕迹,颇有灵性,深得袁枚的喜爱自不必说。高启作诗,首推格调。他博学多才,古体诗得汉魏精髓,近体诗有唐宋风韵,这样一来,自己的格调就丧失了,被人看成是模仿秀的高手,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反讽。因此,沈德潜说他是一个二流诗人,也自有他的道理。他的超级粉丝,清朝著名女诗人汪端强烈反对沈德潜的观点。她认为,高启的诗风格多样是事实,但说他是模仿秀诗人,实在不公平。她的理由是,风格多样正是高启的风格。汪端的观点明显自相矛盾,因为一个诗人的诗如果没有识别度,是很难说有自己的风格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是对立的。将多样性本身视为特殊性,就像说方的圆是一个图形一样,只有概念的有效性,没有现实的可能性。
汪端的底气来自《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
高启的风格,就是模仿古人的,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这个没有自己风格的诗人,为什么能够“据明一代诗人之上”,成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呢?这岂不是非常怪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补充说:
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焉。
高启模拟古格,就像褚遂良模拟王羲之的《兰亭序》一样,是有自己的精神意象在里面的,不像明朝后来的前后七子李梦阳(北地)、何景明(信阳)、王世贞(太仓)和李攀龙(历下)等人那样,鼓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为临摹而临摹所能够比得上的,因为他们这种临摹就像书法中的描红,是死临。高启39岁就被朱元璋腰斩,死得实在太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难免引人无穷想象:以他的才情,必定能成为独树一帜的大家。问题是,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高启连独特风格都没有,如何能称得上伟大的诗人呢?可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坚持己见,不为所动:
启诗才富健,工于摹古,为一代巨擘。
说到底,并不是他的诗好,而是因为明朝的诗太差。这不是在夸高启,而是在贬低明诗。
高启代表作是古体诗,尤其是五古,深得汉魏遗风。他的歌行颇有李白的神韵,因此不少人将青邱(高启号青邱子)与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并举。他的五言近体诗也深得人夸奖,王夫之甚至称之为“神品”。他的七律诟病者不少,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人们所摘取的佳篇丽句,大都出自他的七律。西方有批评家认为,短诗更见诗人功力。杜甫说:“晚节渐于诗律细”,可见律诗之难。七律的起承转合所要求的谋篇布局,平仄对仗所要求的选词炼句最考究一个诗人的语言和功力。当然,这只是一己之见,不足为训。因为不同的诗人擅长不同的体裁,我们并不能就此用七律来否定说其他体裁不能代表他的功力。最典型的是白居易。他的七古是罕有其匹的,用袁枚的话说,白居易即使没有其他的诗,单是《琵琶行》和《长恨歌》这两首诗就足以立足于文学史。还有张若虚的七古《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孤篇横绝”。但是,在高启这种各种体裁都能得心应手的诗人这里,用七律来分析他的诗作,还是具有说服力的。
高启七律中,流传最广的是他的《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明清以来做近体诗的教科书《笠翁对韵》“十灰韵”中,就选有“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两句的确浑成而优美。但是,明诗最有名的两个选本——沈德潜的《明诗别裁集》和朱彝尊编的《明诗综》都没有选录《梅花九首》。不仅没有选录,甚至还说这两句诗是“恶诗”。究其原因,王夫之的观点可能比较有代表性。
王夫之在《明诗评选》中选了《梅花九首》中的第七首:“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帘外钟来初月上,灯前角断忽霜飞。行人水驿春前早,啼鸟山墙晚半稀。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王夫之在这首诗下面所写的评语是:“白描生色,唤作古今梅花绝唱,亦无不可。高又有句云:‘寒意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亦第一等雅句。顾其颔联,则世所传‘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十四字,恶诗也。古今艺苑,递有推誉。谢客则‘池塘生春草’,玄晖则‘大江流日夜’,特标片语,必尔笼罩乾坤。流及既下,乃至贾岛‘落叶’之吟,和靖‘暗香’之语,虽幽细未弘,犹矜雅式。国初袁景文、高季迪集中,片羽略亦不乏,乃以白燕则汉水梁园,梅花则美人高士、月明雪满,参差共之,不过三家村塾师教村童对语长技耳。择艺咏圃者,乃以传之,三百年千人一齿。呜呼,蔑言作者,即求一解诗人即不可得。一二稍知其非者,又将矫枉以求元、白、郊、岛之中,何怪乎诗人不亡也。”王夫之还选了高启的《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对其第一首赞曰:“真不愧作梅花诗,古今人搁笔可矣!如此又何尝从清空入手,竟陵以清空炫,可曾得此一字来。”如此反复比较,反衬“美人高士、月明雪满”其俗在骨。
钱锺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这话用到诗上也一样。看来不是这首诗不好,而是这首诗太有名。
《梅花九首》的第一首在当今也很有名,不仅是因为大家学《笠翁对韵》之故,应该说还有毛主席的推崇之功。毛主席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还手书此诗,这份法书流传甚广,为这首诗做了很好的推广。
高启深得诗评家亲睐的诗是《送沈左司汪参政分省陕西》: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贬抑高启不登大雅之堂的沈德潜甚推此诗。明陈子龙、李雯、宋徵舆编的《皇明诗选》的评价是:“音节气味、格律词华,无不入妙。《青邱集》中为金和玉节。”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照录此评。诗评家津津乐道的是“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这一句。这一句写得的确好,他将一个心情欢畅的大臣急于到任同时要保持自己的威严的心情摹写得非常到位。
第三首为诗评家称赞的诗是《清明呈馆中诸公》: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王世贞非常推崇这首诗,认为“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这一句“神韵凑泊”。钱锺书把第二联当做“地名入诗”的典范。不过最叫好的一句是“清明无客不思家”,简直成了“清明”的代名词。
图书信息
《高启诗选》(古代诗词典藏本)
杜贵晨 撰
一代文宗
千古诗史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高启诗开明人以“复古”为“求真”之先声,自汉、魏、晋、唐而降,转益多师,久乃兼众长,缘情随事,左右逢源,诸体皆工,世称“大全”。其诗中有史,诗中有画,高见卓识,情真意切,时人有“汉家乐府盛唐诗”之誉,今即还其“一代诗宗”“有名齐李杜”的历史地位。
本书主要依据清金檀 《高青丘集》次第选出。择优而取,并顾及不同题材、体裁之作,兼而有之,选目新颖;注释贴切本义,评析重在解阅读之疑难,或分或总,横说竖说,兼古今比较,以会作者之意,品诗笔之妙。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杜贵晨,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水浒研究会会长。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有《宋辽金诗选注》《明诗选》《古典小说论集》《李绿园与〈歧路灯〉》(增改本)等。
延伸阅读
往期回顾
❖
《文明的逻辑——中西文明的博弈与未来》丨 哈纳尼亚的追问(下)
❖
❖
❖
冯爱珍:但留绿意在人间 丨《我的百年人生——吴宗济口述史》跋(上)
❖
❖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